选定专业组,要进行优化,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技巧【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片面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质疑,不根据分数填报那根据什么来填报呢。当然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如果只以当年的考试分数和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进行对比,这就太片面了。
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否有变化;再查看招生简章里的录取规则,是否有专业级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次(请注意**分数),来参考往年该位次的录取学校和专业。
2、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很多考生或家长一看到学校**里有“地质”、“石油”等字样,就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报,肯定都是艰苦的专业,还有的考生或家长认为带有林业、农业等字样的校名就业前景惨淡,还有一些是对外省的学校不了解,只要学校**在大城市,直接就不报了。
其实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看看自己喜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在报考志愿时,还需要做到省内外高校统筹兼顾,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填报。
3、只报热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热门专业就好找工作,**也高,而冷门专业各种前景都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专业并没有冷热之分。目前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代表几年后前景依旧那么光明,甚至现在一些冷门专业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专业了。建议在综合考虑自己情况下,进行“冷热兼顾”的方式来填报志愿。
“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院校专业组下还设有专业志愿,在填好每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后还需要填写专业组内的具体专业志愿。
院校专业组内的专业不用全部填完,每个省份对于专业志愿数量是有要求的,如上海在每个院校专业组下,考生**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广东在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因为专业+院校的填报录取规则下,专业的细节要求主要有身体要求(即专业体检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一些特殊要求,当然**所有的专业都有要求,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环节。
1.不能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高校专业并没有绝对的“冷热”之分,“好找工作”不代表“能找好工作”。目前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能表明几年后其就业率仍会高,也许目前的“冷门”专业,将来会是“热门”。为避免失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做到“冷热兼顾”。
2.不能将求学与求职划等号
职业是很多考生志愿填报的导向,其实用“求职”来决定志愿,甚至将专业与社会职业划等号都是不妥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但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录取命中率。
http://m.altdl.com.cn/gaokaobaike/88966/